导读:虽然说赤链蛇是无毒蛇,但有极少数人被咬伤发现有中毒的症状,类似于其他毒蛇咬伤的症状。其实,这就是游蛇科蛇类的一种达氏腺的作用,是一种特有的氏腺体。经常听到有人说赤练蛇 剧毒?不排除个别赤链蛇有毒!下面毒蛇网小编就来告诉大家:
赤链蛇是游蛇科的蛇类,属于无毒蛇,但是,少数的赤链蛇上颌部最后的牙齿比较大,有的则如毒牙一样空心,牙齿根部边上有一个小管,是氏腺体链接分泌到口腔的管道,当赤链蛇咬伤猎物后,就会顺着类毒牙伤口进入人体,表现出中毒症状。但绝大多数赤链蛇,游蛇科的蛇类不容易分泌出,甚至没有氏腺体存在。
长期以来,人们认为毒蛇与无毒蛇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有毒腺、毒牙,然而,对于后沟牙无沟牙游蛇Duvernoy氏腺体或口腔分泌物的毒性进行研究发现,有些游蛇其上颌牙无沟亦无管,却具有毒性.游蛇的Duvernoy氏腺体及其分泌物一直很少受到关注,这种复杂的管状腺体由19世纪初,法国著名的形态学家George Louis Duvernoy命名,因此称为Duvernoy氏腺体.
游蛇占世界上所有蛇类的65%,至少包括6个亚科(有划分为11个亚科的资料),大约156种.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有多少种游蛇具有Duvernoy氏腺体.在人类研究的300种游蛇中,发现250种游蛇具有Duvernoy氏腺体,有的口腔后方长有沟或无沟的增大的上颌牙.游蛇对人类的毒作用不常见,但是当毒作用发生时,却与一些前沟牙和管牙类毒蛇的毒作用相似.
Duvernoy氏腺体是一种典型的分枝管状复腺,含有特有的浆液细胞,不像真正的毒腺具有大型的细胞外毒液储液囊.少数游蛇的颚部纹状肌内系统与Duvernoy氏腺体相连,但这很少见,大多数腺体无肌肉附着.腺体的分泌物通过开口后方上颌牙旁边的一根导管流至口腔.
Duvernoy氏腺体的导管与后方上颌牙不相连,而是伸入颌牙周围的上皮细胞区.这些与Duvernoy氏腺体的导管有联系的上颌牙总是增大,有沟或无沟,不形成封闭的输送毒液的管道.但不是所有增大的上颌牙都有Duvernoy氏腺体.